我校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专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8-28浏览次数:196


        继6月4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 • 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及上海师范大学分会在我校主办了“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城市的重要标杆”研讨会之后,近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上海师大分会会长陆建非教授的演讲内容以两份专报的形式分别刊载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第133期内参《动态反映》、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内参2015年第43期《专家反映》,得到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调研中发现上海人对外国人的友善程度不甚理想,陆建非等学长在“建议政府为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外国人搭建平台,使他们尽快融入上海”的专报中详细分析了在沪生活、工作数年的外籍人士在语言、文化、社交方式等方面“水土不服”,进而出现外国人上海生活“孤岛现象”的原因,为克服不适感和距离感,他提出若干建议1)加强已有对外机构建设,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与渠道。在外国人较为集中的社区组织招募语言沟通能力强的跨文化交际志愿者,为外籍人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服务,以加强其在上海生活的亲和力,消除“孤岛现象”;2)加强跨文化交际培训,提高政府、企业管理人员的跨文化意识,施训中引入正反案例,使受训者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政策制定、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尊重异域文化;3)加大对跨文化研究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国内外多元文化研究,持续跟踪探索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发展新趋势与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及时推出有效对策。

        在《上海公共空间亟待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专报中,陆建非以外滩***件为例,指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范畴,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必须解决公共空间的规范问题,针对这方面的漏洞和缺失,建议政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建立一个精细化、常态化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人群流量检测与预警机制,制定人流密度在静态、动态及超大客流量时的标准参数以及节庆会场/现场的平均值等,根据人流密度的差异,实行分区、分段、分级、分时的细化管理,规避风险,提升安全系数,同时强化市民的“公共空间意识”,使既往的“公共空间行为”脱离原有的“路径依赖”,使其更符合国际惯例和文明准则。建议在考驾驶证、办房产证、入职入校教育、成人仪式、节庆宣传等环节实施此类教育,增设培训课程。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

        当下全市正在强化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集中整治脏乱差状况,提升城市美誉度,消除安全隐患,补齐城市管理“短板”,这一专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供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师大分会)